“当时剑就在盗洞正下面,还差30厘米就挖到了,也就是一铁锹土。”时任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队长、今年81岁的宁景通,回忆起当年“中华第一剑”——玉柄铁剑的出土,往事历历在目。
1989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会兴乡将黄河南岸上村岭上一块闲置土地划给168户村民做宅基地。由于事先没有通知文物部门进行文物钻探和清理,陆续有村民在建房时挖出文物。消息不胫而走,沉睡了将近2800年的虢国墓地成为一些村民和盗墓贼挖掘的目标。
“有的还没盖房,就先圈起院墙,在自己院子里面挖;有的盖好房了,就在屋子里面挖;还有文物贩子,在野地里挖。”宁景通回忆。
贩卖文物暴富村民的反常消费,引起三门峡市公安局湖滨分局缉私队队长景保成的注意,一宗大规模集体盗墓案浮出水面。短短40天内,警方共收缴出土文物984件,其中一级文物16件,二级文物122件;抓获违法犯罪分子69名,其中18名被逮捕判刑;收缴赃款21万余元。
三门峡市文物部门职工承担了墓地的保卫巡逻任务。1990年春节过后,因有新的发掘任务,墓地保卫巡逻有所减弱,犯罪分子乘虚而入。2月15日凌晨,一处已经封填的盗洞再次被挖开,由于发现及时,犯罪分子未能得手。
河南省文物局决定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对上村岭虢国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当时盗洞有十多个,我们决定从2月15日被挖开的盗洞开始,定名为1号墓。我们判断盗墓贼去而复返,很可能是第一次没得手,下面应该还有文物;而且盗洞有10多米深,很可能是座大墓。”宁景通说。
盗洞下面是个南北向的竖穴墓。当清理到盗洞下面30厘米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龙正在椁内发现了一个玉片。他非常疑惑:“玉器应当放在棺内,椁内棺外出现玉器,是放错地方了吗?”
第二天,随着清理,玉方片过渡成玉圆柱,上面还刻有花纹。王龙正更加疑惑,这里是青铜车马器和兵器陪葬区,不该出现玉器。
清理继续向下,“是铁!是铁镶在玉器里面!”王龙正大叫,大家也围过来,都不相信是铁。因为当时的考古基本常识是,铁器出现在战国时期,西周晩期不应该有铁。
为慎重起见,考古专家暂停了对此物的清理,先清理周边的青铜器、兵器。两天后,再对其进行重点清理。专家们发现,玉圆柱下面的铁虽然整体断裂,但中间还有很细很细的部分连在一起。铁锈上能看到丝绢包裹后留下的痕迹。器物尖端因插在木椁里,阻止了氧化,留下一个宝贵而完整、看上去锐不可当的锋!这时专家们才明白,这是一把玉柄铁剑,与车马器、兵器放在一块儿,非常合适。
后来,专家们在清理青铜器时,发现了铭文“虢季”字样,证实这是一座虢国国君大墓。
1990年秋,三门峡市文化局局长何松林等人把玉柄铁剑装在一个小木盒内,送往北京科技大学化验。经化验,此剑竟然是一块炼渗碳钢打制而成!而炼渗碳钢就是块炼铁经过长时间渗碳,反复锻打而成,所铸器物也因此更锐利、坚韧。鉴定还发现,丝绢包裹的剑外还有一个皮质剑鞘;剑身和玉柄中空,连接它们的是铜芯。
这是一把国君心爱之剑:全长33厘米,玉柄上镶嵌有两组绿松石,下葬时先用丝织物包裹,再装入皮质剑鞘。这是一把仿生宝剑:剑柄坐地,像一枝破土而出、英姿飒爽的翠竹。竹子拔节形成的平行纹和数片竹叶形成的螺旋纹,有利于持剑平稳。这是一把工艺之剑: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于一体,将中国人工冶铁史提前近两个世纪,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根据化验结果,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把此剑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现在,玉柄铁剑已经成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它锈迹斑斑的剑身现被网民戏称为“烤红薯”。但它鲜为人知、险些被盗、后又被奉为珍宝的命运,显示着社会公众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下一篇: 《狂人日记》里“狂人”原型是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