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恋南山路那只是个传说 杭州娱乐的变迁 来源:今日早报 文章作者:佚名 量贩十年热情不变 谁还记得当初的酷比龙 华少调侃道,《我爱记歌词》的走红,无非是老百姓自娱自乐方式的“升级改良”,“祖宗就是卡拉OK,无非从十年前到现在,唱K的形态、硬件、群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华少的印象中,杭州最正儿八经的卡拉OK厅,还是在老底子杭州话剧团楼下的雨厅,不过据说那里高手如云,“唱一天有3个刘德华、4个张学友”。那时候嗓子好的“潮人”,都喜欢跑去那里显摆显摆,“经常有人中途逃出来,因为太羞愧了。” 不过,2000年左右,杭州最早的一家量贩式KTV也悄然现身,“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叫酷比龙,开在西湖大道那个位置。”华少比划着,当时按小时算包厢费,还是一件很新鲜的事,“唱3送1这种消费方式,大家更是没见过。” 再后来,2004年,大名鼎鼎的钱柜杀进杭州,彻底撩拨了杭州人的唱歌神经。华少记得很清楚,当时他所在的电台,正好赶时髦跟钱柜合作了一个活动,“就是招很多组选手,让他们在包厢里唱歌,但前提是24小时每个包厢都必须不间断。”那时候报名的有几千人,一开始还都劲头十足,但到凌晨三四点华少他们去“巡查”时,很多人都已经瘫在了沙发上,“从那时候起,大家都知道了量贩式的厉害。” 华少坚持认为,唱K始终是这十年间“适宜年龄”跨度最大的娱乐方式,现在KTV量贩的扩张速度,也让他感到吃惊:“麦歌、金歌、金曲……好像总看到广告有新店开张。”偶尔路过一家店,望进去也都是等包厢的人,“不过话说回来,这估计也是《我爱记歌词》走红的大众基础。” 最让华少“恐惧”的是,现在跟朋友去唱K,点歌屏上的歌已经很少有他会唱的了,“我只好把自己的保留曲目唱完,然后就默默地给年轻人做听众。”华少说,KTV折射的恰是这十年时光的缩影,“文化生产的速度,总让人觉得赶不上。”|<<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银乐迪的三种记忆·下一篇文章:钻石年代国际娱乐会所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 标题 副标题 全文 作者 关键字 导航 来源